深海底生物多样性“源-汇”假说

2005-12-15 00:00

  大陆坡和深海平原是最大的海底生境,面积占全球海底总面积的90%。深海抽样研究表明,生活在深海沉积物之中或之上的动物多样性程度较高。同时,有证据表明,虽然稀有动物为数众多,但是在一个深海样本集之中,为数不多的物种占据了深海动物个体的大部分。最具有多样性的物种是被称之为大型动物区系、身长可达1毫米左右的小动物。显然,某些动物物种在深海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,但很可能受到生命史特征或身体大小的强烈影响。

  深海样本中的大量稀有物种通过所谓的“源——汇动态”来维持种群的存在,也就是说,生活在最佳条件中的繁殖种群(源种群)生育大量的后代,散播在海底上面的水中,许多后代最终留置于可以生存但不能生殖,无法产生下一代的地方(沉积种群)。深海平原和大陆坡面积辽阔,幼体和幼龄生物(对于最小的生物来说甚至是成体)的远距离漂移的可能性很大。因此,可为深海任何一个局部地区提供物种的库源是很大的。

  在这一假设中,半深海底区被认为充当了深海平原的“源”,而深海平原被视为半深海底传播体的巨“汇”。源——汇假说对于养护和发展深海资源意义重大。也许可以说,开发深海平原的资源不会造成物种灭绝,因为受影响物种的源种群仍将继续存在于大陆边缘。然而,如果要评估开发活动是否会造成物种灭绝,就要具备关于每个深海物种的地理分布范围和分布情况的资料,但目前这方面的资料少得可怜。

  资料链接:

  Rogers:M.A. Rex and others,“A source-sink hypothesis for abyssal biodiversity”,The American Naturalist. Vol.165, No.2 (2005)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处 版权所有